中等个头,健康的肤色,壮实的体格,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小伙儿。他的名字叫周启敏,今年35岁,家住喀喇沁镇董良村,在当地因为“折腾”出了一条富裕路而小有名气。
周启敏初中还没毕业就跟着同乡到沈阳闯荡,没有知识也没有技术让他吃了很多苦头。为了谋求一份好工作,后来他跟着一名师傅学起了电焊技术,由于头脑灵活又踏实肯干,不久他就开始独立接活了。有了一技之长,周启敏很快就在沈阳一家建筑公司找到了一份电焊工的活,而且在那里一干就是4年,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在当时也还过得去。周启敏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为了出行方便,在打工期间他还学会了汽车驾驶技术。
然而在外打工的日子毕竟充满了艰辛,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周启敏觉得打工不是长久之计,他开始考虑回乡的出路。2001年左右,当地镇党委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在他的家所在的董良村建设了一个大型铁选企业。得知消息后,周启敏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就业机会,于是他辞去了在建筑企业的电焊工作回到了家乡。由于会驾驶技术,很快他就受雇于别人开大货车在矿上跑起了运输的活儿。给别人开车总也不如给自己干来的钱多,于是有了一定积蓄后,周启敏又在亲戚朋友处筹资买了2台大型载重货车,一台自己驾驶,另一台雇别人驾驶依旧是在矿上跑运输。
由于铁选企业受市场总体环境波动影响较大,有旺季和淡季之分。旺季的时候跑车运输的收入很可观,但是到了淡季收入就大幅减少。虽然生活条件已经有了很大改善、腰包也鼓了起来,但爱“折腾”的周启敏还是没有满足,他又开始琢磨起了别的发财道。
2011年,周启敏抓住国家鼓励建设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的有利时机,在家人的支持下在村外建设了1处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的省级标准化畜牧养羊小区。大家都知道养殖业是一个脏活累活,一般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干,但是周启敏认为不管什么活,只要是靠双手挣钱就是光荣的,他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儿来。从没接触过养殖这一行,周启敏只得边干边摸索,凡事他都亲力亲为,从不偷懒。由于喂养地精心细致、管理地科学得当,每年周启敏的小区都能出栏羊300多只,平均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成了村里人羡慕佩服的对象。几年下来,周启敏积累了大量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现在跟他谈起养羊的活计来,他能滔滔不绝地讲上好几个小时,说的头头是道,俨然一位养羊业的“土专家”。
“创业虽然苦点儿累点儿,但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致富,心里还是挺自豪的”周启敏说。(贡兴媛)